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刘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感恩奋进、踔厉笃行,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与殷切嘱托转化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一、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重要讲话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既有战略层面的科学指引,又有实践层面的方式路径。“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16个字,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和重要要求,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深刻领悟、整体把握、坚决贯彻。

一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制胜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广西,每次都强调要解放思想。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全局谋一域、跳出广西看广西,主动对标沿海发达地区学经验、找差距,有则做、无则谋,着力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着力破除传统路径依赖惯性,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机制,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把发展潜力挖掘出来,以思想破冰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围。

二要激发创新求变这个活力源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桂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强化创新思维,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转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广西发展注入更多现代元素、高端因子,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三要把握向海图强这个战略指向。广西沿海沿江沿边,联接大湾区、联接东盟、联接西南中南,拥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开放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广西发挥优势服务好国家战略的精准指导。我们要拓宽向海视野、凝聚向海共识、强化向海思维,用好“海”的资源、做好“港”的文章、积蓄“融”的动能,加强山海统筹、陆海联动、江海贯通、边海衔接,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挖掘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等潜力,进一步激活“蓝色基因”、做强“蓝色产业”,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构筑向海开放前沿阵地。

四要强化开放发展这个目标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前沿窗口,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历史传承,有改革开放拼搏多年的实践探索,有与东盟国家合作特别是连续举办20届东博会、峰会的成功经验,开放发展具备良好条件。我们要把准“棋眼”,果敢落子,坚持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抓住国家支持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重大契机,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

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是一个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解放思想、创新求变,重在解决“人”的问题、“体制”的问题,打开思想“总开关”,在事关发展全局的体制机制上革故鼎新、大胆突破,以思想观念更新、体制机制变革激发发展的澎湃动能。向海图强、开放发展,重在解决“路”的问题、“方向”的问题,锚定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进一步强化向海意识、加快开放步伐。“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和“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桥”和“船”。我们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统筹全局、找准关键,一体贯彻落实到广西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我们要紧盯全国产业链布局,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若干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具有较大规模和带动力的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近年来,广西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加快强链补链延链,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形成了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园区和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我们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集聚和倾斜。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贯通起来,做精“原字号”、升级“老字号”、壮大“新字号”、拓展“外字号”,做多数量、做大体量、拉长链条,打造更多更具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把产业的家底做得更加厚实。项目建设是新一轮工业振兴的主抓手和主战场,我们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实施“三个一万亿”工程,围绕重大标志性工程、沿边临港先进制造、跨境产业合作、资源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发挥优势谋项目,强化招商引项目,汇聚合力推项目,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

二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广西制糖、机械、汽车、冶金等不少传统产业有较好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十,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比达到78.8%、连续5年增长,但总体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创新对产业的赋能作用不足。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科技“尖锋”行动、“双百双新”产业项目以及新一轮“千企技改”工程,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选好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针对科教资源相对不足的实际,我们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国家级科创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面向东盟集产业、教育、智库于一体的产教集聚示范区,让人才“第一资源”更好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三是加快发展方式、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广西是全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同时也是岩溶(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和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主动构建大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22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获国家考核优秀等次。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发展壮大林木业、文旅、养老、大健康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四是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资源丰富,2023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约2568亿元,同比增长9.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海洋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2%,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八大临港产业集群总营收突破万亿元,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我们坚定向海图强信心,坚持向海发展战略方向,实施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建设,用好海洋资源,搭建向海开放平台,畅通向海发展通道,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推动向海经济跑出加速度、驶入快车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三、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凸显广西的区位优势。广西既是开放前沿,也是战略腹地,具有“融汇天下、便利四方”的良好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平台、政策、资源等优势,找准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契合点,对内做活、对外做通,增强内外联动,着力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是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对广西来讲,融入国内大循环是基础,只有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才能提升广西对外开放的能级,增强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接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方向,加强粤桂政策和产业对接,推动共建产业合作区、产业园,把粤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与广西特殊优势结合起来,携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半导体、石化化工、轻工等产业向我区有序转移,打造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

二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2022年10月,国家出台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重要文件,提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要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2024年1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若干措施》。对广西而言,打造这个便利地,既是方向指引也是战略任务,既是地域优势也是重要选择,既是时代使命也是历史传承,既是专属策略也是施工蓝图。我们紧抓契机、及时部署,制定总体分工方案、职责分工方案和重大项目清单、重点任务清单、已有支持政策清单、需要进一步细化的政策和项目清单“2+4”工作举措,全力推动支持措施落地落实。我们把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作为重要抓手,实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大力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金融开放门户等平台创新发展,增强开放平台的集聚、联动和辐射水平。持续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面向东盟承接好“为国家试制度”的任务,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电子联网、跨境数据流动、政府采购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在区内外自由进出、高效集聚、便捷流动、循环畅通。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加强东西部产业对接协作,争取东部省份、中央企业参与建设,吸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资,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三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目前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已突破3万列,服务涵盖我国18个省份70个市144个站,货物通达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北部湾港跃升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我们加强对新通道建设的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好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和服务中心,加快打造“通道+枢纽+网络+基地”现代物流体系,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海路等互联互通合作,构建通达国内、联接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2022年8月开工建设至今累计投资超260亿元,马道、企石、青年三大枢纽一期工程已提前完工,预计今年浇筑混凝土将达280万立方米,有30多个跨河管线、桥梁改建等配套工程与主线工程交叉施工。我们充分发挥“三大工程”检查专家组和监督指导组正向牵引作用,紧盯船闸桥梁等关键项目、工序交接等关键时点和验收招标等关键环节,统筹做好施工组织和资源要素调配,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把这条通江达海的“巨龙”建设好、运营好。

四是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双边、多边以及实践层面取得积极进展,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我们首次举办制度型开放主题边会,参展企业、签约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深入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推动东博会、峰会“镶钻成冠”、升级发展,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商贸、劳务、产业、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合作,加快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建设,积极参与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率先取得突破。2023年,广西与越南双边贸易进出口2539.5亿元,同比增长29.2%,越南连续25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越关系提升至新定位,广西将是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借中越关系迈上新台阶的东风,从地方层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访越成果,聚焦“六个更”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加快推进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设,深化经贸、互联互通、人文交流、边境管控等领域合作,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作出广西贡献。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农业强区之路

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广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一是坚决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近年来,广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7%,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252万亩、总产量1395万吨,连续四年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双增长。我们深入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耕地保护,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扩面,扩大双季稻种植,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稳中有增。我们推动现代设施农业成为发展新引擎,2023年产值超2500亿元,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我们将科学规划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装备水平,健全经营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科技攻关、种业振兴、技术革新上取得更多突破,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塑造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是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广西是全国有名的“菜篮子”“果盘子”“糖罐子”,承担着为全国重要农产品稳价保供的重任。2023年,全区已建成6个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3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产自广西。我们深刻把握广西在确保国家食糖安全上的特殊使命,千方百计稳住甘蔗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和糖产业链优化升级,做强这一“甜蜜产业”。我们挖潜提升、增量拓展、绿色转型,打造出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蔬菜种植面积全国第二,蚕茧产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园林水果产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广西六堡茶、百色芒果等14个品牌入围2023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数量全国第二。我们将持续深挖“土”的价值,走好“特”的路子,壮大“产”的动能,加快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加强“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南果北销”,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三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还很重,防返贫监测对象数量超过50万人、排全国第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8、排全国第四,低收入和人均纯收入下降的脱贫人口“两类群体”规模排在全国前列。过去一年,我们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织牢防贫监测网,适度优化调整帮扶机制,增强帮扶政策协同效应,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核获综合评价“好”等次,脱贫人口务工规模293.5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我们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专项行动,把工作重心更多落到提高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上,调整优化政策,健全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等常态化帮扶机制,大力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是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1980年,广西河池合寨村的85位村民投票选出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开启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我们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启动全区“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提升村、示范村、精品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我们将持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广西民族工作,称赞广西“堪称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这次考察又要求我们“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部署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进一步在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培养使用等方面把民族平等落实好,把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

一是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超160万户,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实证了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我们旗帜鲜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三个共同愿景”之首,纳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1+1+4+3+N”目标任务体系。我们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持续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并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广西民族大学成立的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于2020年、2023年连续两次入选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文公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我们将紧密结合民族工作实践,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广西特点的研究成果,以总结“广西探索”丰富中国例证,以推广“广西经验”充实中国模式,以传播“广西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2023年,广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3%,排全国第25位;全区还有2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1∶1,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让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广西是全国化债任务较重的省区之一。我们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三个关系,坚持“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实施好国务院批复的“1+11+4”化债方案,清单化、具体化、任务化推进,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稳减存量、严控增量、严防“爆雷”,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广西守护着1020公里陆地边境线和1628公里海岸线,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历史上广西就有“土丁戍边”“峒丁戍边”的制度,冯子材、刘永福守边治边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为捍卫国家领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统筹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提高管边控边能力,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持续实施边境地区“国旗工程”,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坚决守住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六、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过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牢记“两个长期存在”“两个永远在路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不断迈上新水平,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坚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干工作,卡在一把手,难在一把手,重在一把手,成也在一把手。我们持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健全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对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作风“耍赖”的干部毫不手软、果断调整,建设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领导班子。把提升干部素质能力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抓落实的能力,主动对标发达地区学经验、找差距,使各级领导班子政治过硬、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提升整体功能,集中精力、凝心聚力谋发展。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允许试错、尽职免责,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落实细化“三个区分开来”,让各级干部轻装上阵、敢闯敢干,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做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二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广西有深厚的清廉土壤,柳宗元“廉洁自持、忠信是仗”、黄庭坚“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于成龙“天下第一廉吏”便是其中代表。我们积极传承清廉文化基因,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用好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等红色资源,赓续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血脉,激励干部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九个以”实践要求,精准发力、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清廉广西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努力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

三是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们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要求,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把主题教育探索的复盘推演、暗访抽查、政策答复、同题共答等有效做法运用到各项工作之中,以服务保障大局的实效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切实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信心干劲转化成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的强大动力,转化成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转化成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担当作为,转化成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担当作为,转化成深化新时代兴边富民、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担当作为,转化成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担当作为,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前景光明,使命光荣。今日之广西,党和国家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前所未有,激动人心的宏大场景前所未有,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向心力前所未有,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期望大好、机遇大好、前景大好。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以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转载自学习强国网站: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6208615407531554255&item_id=16208615407531554255)

版权所有 © 2024 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